《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青红筑梦 党员创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践行十九大精神 “五+五”党员实践课堂校企共建调研纪实

   期次:第98期   作者:本报记者 余艺娟/文 林响 林辉/摄   查看:106   






“ “青红 青红.com .com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服务” ”创业 创业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现场路演 现场路演


“ “青红 青红.com .com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服务” ”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成员调研金坑乡红色革命老区 成员调研金坑乡红色革命老区


协和学院与南平市 协和学院与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人民 建阳区黄坑镇人民政府签订乡村振兴 政府签订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协议 教学实践基地协议


在黄坑镇 在黄坑镇一 一 竹 筷 竹 筷 企 业 企 业 , ,“ “竹 竹 go go 筷 筷” ”创 创业团队队员正 业团队队员正在了解生产竹 在了解生产竹筷的每一道工 筷的每一道工序 序


■本报记者 余艺娟/文 林 响 林辉/摄
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上创新创业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上创新创业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探索思政教育改革,把思政课搬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引导大学生知农业、懂农村、亲农民,服务乡村,学生则发挥专业特长,实地调研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争当“筑梦青年”。
  4月26日至28日,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两支大学生创业团队“青红.com 大数据服务”和 “竹go筷”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分赴南平邵武市金坑乡和建阳区黄坑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互联网+红色旅游”传承革命文化助发展
26日,“青红.com大数据服务””团队驱车五个小时来到邵武市金坑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队员们下车,街道还是一片空寂,坑坑洼洼的路上鲜有人经过,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显得有点吓人。这景象和队员们预期中的差不多,经前期调查,金坑乡常住人口不足千人。但镇上有着丰 但镇上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它曾是中国革命初期的重点区域和战略要地之一,闽赣边区早期红色政权,第五次反“围剿”重要的前沿阵地“由于该镇人才流失严重,无法对当地资源深入了解与利用,所以我们想通过实地调研,利用大数据平台,让更多人了解金坑的革命故事,这也是我们此番前来调研的重点。”“青红.com大数据服务”团队项目负责人倪雅萍满是期待地说道。
  跟随着当地乡政府工作人员的脚步,队员们走访了当地红色文化园区,穿梭在乡间小道上,摸着墙上战争时留下的弹痕,参观了1930年红军第三军团建立的闽赣省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了解革命故事,挖掘金坑红色革命文化。
园区的尽头是红军桥,“红军桥 红军桥横跨金溪之上,当年红军们就是从这里穿过,到对岸的山区作战……”工作人员指着远处的山,给队员们讲红军与金坑的故事“当我亲眼看到当年红军留下来的革命轨迹,听着工作的介绍,脑海中对项目的落地实施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项目负责人倪雅萍表示。
  在了解金坑的红色革命故事后,队员们与金坑乡人民政府开展座谈会,并现场路演,信心满满地阐述了将金坑乡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产品加入到“青红.com 大数据服务”的网站、公众号、APP 等平台的
规划。同时,还提出将运用VR技术,在学院建立VR体验中心,全方位展示金坑红色革命文化,让在省会的同学们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三百多公里外的金坑红色精神,以此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推广金坑红色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合作思路。
  此外,校地双方就共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开展金坑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创新创业大赛筹备事宜进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举行了校地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而“青红 .com 大数据服务”” 团队也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宣扬红色文化精神。
“文创+竹筷”讲好“黄坑故事”促产业升级
27日,另一支创业团队“竹 go筷 ”来到南平建阳区黄坑镇 ,在黄坑镇政府大楼会议室内与与建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洁、黄坑镇党委书记周春林、镇长蓝忠明等当地政府领导及产业协会负责人开展“乡村振兴共建座谈会”,并与当地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会上,周春林书记简要介绍了黄坑镇的经济、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黄坑镇有产业少包装少附加值、有文化底蕴缺少开发推广等问题,分享了“一轴两点三片区”“一人一村一镇”、建设“ 田园综合体”等发展思路。当地各产业协会负责人也针对竹筷、茶、民俗文化等产业遇到的瓶颈做了介绍。他们表示,黄坑的发展急需高校的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调研团队就此在会上积极献言献策。张华荣院长提出要将““黄坑故事”融入黄坑镇的产品升级和品牌打造,以此打响知名度。 同时他也鼓励同学们参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规划,促进产业链升级。
  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晓斌则分别就黄坑镇的产品推广和品牌打造提出,在产品推广中 ,可以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集群合作,对接电商平台的发展,通过探索学生创业团队项目的方式带动黄坑镇的品牌打造。
  文化产业系主任伍明春教授提出将漆艺融入竹筷提升文化附加值等以本系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助力黄坑本产业升级的建议;文化产业系台湾籍文创专家潘罡副教授则以台湾 “大地 大地艺术 艺术””为例 ,建议当地企业发展不同类型的竹制品 ,例如用竹子做的牙刷、家具等。他还建议当地政府向各地青年征集文创策划案,集思广益,为当地产品、产业等文创设计增添新的力量 。
  “轰隆轰隆……”昏暗的工厂里,四五台机器正高速地运转着,机器旁,成捆的竹筷堆放在地上。28日,“竹go筷”团队实地调研黄坑镇,深入黄坑镇竹筷生产企业了解生产竹筷的每一道工序。
据工厂工人介绍,目前当地竹筷生产以“半自动化”生产模式为主,成品输出多为粗加工竹筷,利润较低。而在中国箸博物馆,团队成员们则看到了一些稍作加工的竹筷和竹碗、竹篮等竹制品,了解到当地竹产品设计制作初具雏形,但还未成规模的现状。
之后,“竹go筷”团队又走进田间和竹林,调研当地农民种植烟叶和茶叶情况,考察黄坑镇丰富且品质优良竹类资源。
黄坑镇不仅有优良的竹林资源,历史文化也较为丰富。尤其是作为朱熹的安息地,黄坑镇的朱子文化尤为丰厚。此外,畲族文化、花鼓戏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竹go筷”团队也亲身感受了这些特色文化,对该镇的旅游发展进行调研,参观了黄坑镇规划馆和朱子文化公园,直观地了解黄坑镇在旅游规划、景点开发、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建设现状。
丰富的调研让“竹go筷”团队感到收获颇多,项目负责人郭文静表示:“黄坑镇毛竹的生长特点和优势,竹筷的生产工序,丰厚的文化底蕴等都是这次调研的收获,这些收获让我对之后如何将文创与竹筷更好地结合,助力其竹筷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想法。”
为期3天的调研画下句点,陈晓斌副书记希望大学生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做到知农业、懂农村、亲农民,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复杂情况,培养对农民的真挚情感,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担当时代振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
张华荣院长则表示,促进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进行可持续地商业价值转化,这是协和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起点,学院还将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整合资源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全方位研究,探索独立学院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新体系,打造独立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交流合作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6818次访问,全刊已有1071339次访问